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国军工:重生1978,手搓歼10! > 第277章 远东战区战争准备

第277章 远东战区战争准备(1/2)

目录

进入了12月份后,库页岛北部地区已经出现了-40度的极端低温天气了。

即便是南部地区,昼间气温最高也仅有-8度,到了晚上,-20度以下。

这样的天气会持续到来年的3月底,随后在海洋季风气候的影响下,逐渐攀升到10-16度,在年中的三个月里,库页岛南部地区平均气温在20度左右,是一年之中最暖和的季节。

从军事角度来说,选择在年中作战是最合适的,气候对军事行动有利。

不过,正如李干在联合作战指挥部第一次作战会议上的讲话提到的那句话那样——打小日本还用挑日子?

军事行动从来不是盲目的,己方遇到的困难,也一定是敌人会面临的困难。

当前不是几十年前的二战时期,不需要让笨重的坦克装甲车在极寒气候下跋涉千里。

外事层面的斗争进行的如火如荼,军事准备一刻也没有放松。

导弹试射后第三天,李干和云龙前往红星镇视察。

红星镇是新城镇,位于库页岛最南部,在宗谷海峡北岸。

这是一个军垦镇,是西北建设兵团支援建设起来的,在这里生活生产的绝大部分人,平时生产、战时应战。

一个野战机场正在镇子的东部加快修建,李干和云龙的视察目的地就是这个名字为红星野战机场的军事基地。

负责该战地工程的工程兵部队某团团长报告道,“首长,按照联指要求,我们已经完成了70%的工程量,再有五天时间,野战机场便可以投入使用。”

“届时,这里可以保障空军和陆航50架飞机作战,必要时可以起降大型运输机。”

红星野战机场是距离北海道最近的军事基地,当初选址的时候,李干力排众议要放在红星镇,这个位置几乎是顶到了小日本的喉咙处。

交战距离拉到最近了,有利有弊。

弊端就是,红星野战机场的位置处于美日联军的空中火力覆盖范围之内。

压力给到了防空部队,尤其是地面防空部队。

空军地导部队两个营、陆军地炮部队两个营以及一支电磁干扰分队,肩负了红星野战机场的地面防空任务。

李干和云龙一起视察了地面防空部署的情况。

所谓地炮部队,即伴随陆军机动部队作战的野战防空部队,全部是自行式防空车,有红旗-17a中近程防空系统、83式弹炮一体双管35毫米防空系统。

这两种野战防空系统构成了陆军战场防空体系,能够提供从500米到20公里这个范围的防空火力。

红旗-17a实际上是苏制道尔-m1防空系统的国产版本,前几年引进了一批,完全国产化的今年才交付部队。

陆军地炮部队负责的是中近程、中低空的防空,中远距离、中高空的防空,则由空军地导部队的红旗-9远程防空导弹系统负责,最大作战距离是150公里。

再远的话就要依靠空军的战斗机来了。

不过,用四个营的防空火力来为一个机场提供防空,几乎逼近了火力通道的极限了,再不能多了。

对敌方机场进行空中火力打击这块,李干是最专业的,他看了一圈,点出了防空火力部署的一些不妥之处,命令立即调整,并且要求必须要有至少两个连的预备队,作为机动补充力量。

除了防空,还有防渗透防袭击。

在外围是建设兵团的地方部队负责警卫,部队的警卫部队负责机场的守卫,在宗谷海峡岸边,还摆了一个海防团,负责海岸线的防守。

这块是云龙的专业了。

云龙用他那毒辣的目光点出了许多不足,提了很详细的要求。

一旦开打,红星野战机场将会驻扎高达50架战机,这些战机会频繁出动打击敌人,因为距离最近,作战效率更高,肯定会成为敌人重点打击的目标。

所以,红星野战机场的立体防御至关重要。

往回走的时候,李干说,“我是开战斗机的,对我们空军来说只有进攻没有防守,开打就废掉敌人的远程攻击能力,红星野战机场的防空压力会大大减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